处理工艺设施
1、格栅井(砼)
格栅井设置于调节池内污水源头进水一端,设计考虑节约用地和投资。
格栅井内设置人工格栅,通过人工格栅拦截去除生活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固体、纸屑,保护水泵及后续管路系统不被堵塞。格栅井尺寸为1200×700×1500mm。并在格栅井上设置盖板,防冻。
2、调节池
在整个处理系统中设置了污水调节池。通过调节池设置,能充分平衡水质、水量,使污水能比较均匀进入后续处理单元,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减少处理单元的设计规模。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和水质波动带来的影响。在调节池内设置空气搅拌装置,防止发生沉淀现象,可以起到水质均衡的作用。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水泵将根据液位自动开启。
调节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8小时,有效容积84m3,采用钢结构。池内设二台50WQ/C249-1.1/2型潜水排污泵,一用一备。
3、缺氧池
由于污水中的有机成分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设计采用生物膜法。
因为生活污水中有机氮含量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出现,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指标,在接触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NO2-、NO3-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降解氨氮值。
4、接触氧化池
污水经缺氧池处理后,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从而进入接触氧化阶段,即进入好氧处理。
接触氧化池是一种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泥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提供氧源,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接触氧化时间较长为宜,即6小时,内部设高比表面积弹性填料,填充率为70%,比表面积近600m2/m3,在设计面积负荷时也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能确保较好的处理效率。设计负荷应选择比较低的值:0.83kg/m3·日。填料使用寿命在8年。气水比也考虑较高的值:15:1,曝气形式:微气孔曝气,曝气头考虑采用目前国际水处理较先进的胶膜曝气头。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永远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具有曝气气孔小,氧的利用率高等优点,与传统曝气形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接触氧化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处理工艺。经过充分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生满生物膜的填料表面经过与充氧的污水充分接触,使水中有机物得到吸附和降解,从而使污水得到进化。
本设计采用先进的立体弹性填料,不仅比表面积大,且水流特性优越。
由于大量微生物被固定在填料层表面,形成高浓度的污泥床,俗称生物膜,它具有较强的耐负荷冲击。
此种结构由于没有或极少量地产生悬浮性的活性污泥,不会产生污泥膨胀,这也是此法的一大特点。
此阶段产关键在于填料层的生物培养与落床,只要运行初期将此项工作做好,运行期间基本不用过问其它问题。
5、沉淀池
污水经过接触氧化后,夹带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的活性污泥及新陈代谢的生物膜,以及不能进行生物降解的少量固形物,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使水得到澄清排出。沉淀池采用竖流式,总停留时间2.0小时,沉淀的污泥全部回流至污泥池作消化减少剩余污泥。出水槽设计成可调液位的齿形集水槽,增加沉淀效果。
6、消毒池
按有效消毒停留时间为40分钟以上。在本单元大肠杆菌和其它细菌得到有效的杀灭,此时出水细菌个数<100个/L。本单元设置溢流排放口。
7、污泥池
沉淀生物滤池的污泥定时排入污泥池,进行厌氧消化/采用间隙好氧混合的方法,通过消化可以减少剩余污泥量约70%以上。污泥池上清液夹带活化污泥回流至缺氧内,剩余污泥定期清理(一般一年清除2次)。调节池、缺氧、好氧、二沉池等产气均由ABS管排入高空落水管,以免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