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无动力微型污水处理设备
一、设施设备
1.生态沟渠建设标准:利用养殖区域内原有的排水渠道或周边河沟进行改造而成,并进行加宽和挖深,宽度不小于3m,深度不小于1.5m,沟渠坡岸原则上不硬化,种植绿化植物,在沟渠内设置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生态沟渠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处理,较终汇集至沉淀池(已硬化的沟渠只需设置浮床,种植水生植物;无可利用沟渠时,用排水管道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
2.沉淀池建设标准:沉淀池面积不小于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45%,尽量挖深,在沉淀池内设置“之”字型挡水设施,增加水流流程,延长养殖尾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并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以吸收利用水体中营养盐。沉淀池四周坡岸不硬化,坡上以草皮绿化或种植低矮树木。
3.曝气池建设标准:曝气池面积为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5%左右,曝气头设置密度不小于每3平方米1个,曝气头安装时应距离池底30cm以上,罗茨风机功率配备不小于每100个曝气头3kw,罗茨风机须用不锈钢罩保护或安装在生产管理用房内。曝气池底部与四周坡岸应硬化或水泥板护坡或土工膜铺设,以防止水体中悬浮物浓度过高堵塞曝气头。应在曝气池中定期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用以加速分解水体中物。
4.生物净化池建设标准:生物净化池面积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10%左右,池内悬挂毛刷,密度不小于6000根/亩,毛刷设置方向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毛刷底部也须用聚乙烯绳或不锈钢丝固定,确保毛刷挺直,不随水流飘动。定期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用以加速分解水体中物。池塘四周坡岸不硬化,坡上以草皮绿化或种植低矮树木。
5.洁水池建设标准:洁水池面积应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40%以上,池内种植伊乐藻、苦草、铜钱草、空心菜、狐尾藻、莲藕、荷花等水生植物,四周岸边种植美人蕉、菖蒲、鸢尾、再力花等植物,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分类搭配,四季均有植物生长。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应占洁水池水面的30%左右,应在池内放养鲢鳙鱼、河蚌、螺蛳等滤食性水生动物,改善水质。
二、特点
(1)污染物负荷髙
养猪废水中的悬浮物、物及氮含量较高,且固液混杂,污染负荷高。其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介于600~7000mg/L,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可达13000~17000mg/L。
排泄物中的氮、磷及剩余饲料很容易导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排泄量显著增加。使土壤中的养分过剩,打破土地的生态平衡。
而这些氮和磷若被排入水体,则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而以盐形式存在于水中的氮若被人饮用,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这些损害还包括污水中的其它污染物、残留的兽药以及病原体等。
(2)在养猪废水处理工程中废水排放时间相对集中,冲击负荷大;
养猪场产生的废水一般都按规定时间定时一次性排放,每一次排放的废水中都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时间里排水量都非常小。这就对水处理系统的污水量调节能力和抗负荷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废水污染物成分复杂并含有大量致病病菌;养猪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除了包括氮、磷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以外,还包括铜、汞、、硒等重金属元素,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激素、以及抗氧化剂等兽残留物质。大肠杆菌、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致病病菌大量存在于养猪废水中。
(3)在养猪废水处理工程中废水固液混杂、悬浮物浓度高,粘稠度大;含有大量物质的猪粪、饲料残渣随冲洗水一起排放到废水中,这就导致养猪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偏髙、固液混杂的粘度大。粪渣和残渣等悬浮物还容易将处理设施管道堵塞,增加了处理难度。
(5)可生化性好,BOD/COD比值高,
养猪废水中污染物的BOD/COD比值大约为0.45:1,废水中的B:C比值符合生物降解的条件,可生化性好。
三、工艺流程说明
待处理污水*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后自流到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处理,经提升泵提升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依次经过预脱硝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生化处理后经沉淀区实现泥水分离,沉淀出水较终通过紫外消毒器消毒后达到排放。混合液由好氧区气提(或泵回流)回流至缺氧区,沉淀区的部分污泥通脱气提回流至预脱硝区循环使用,剩余污泥排入储泥池,经处理后的污泥可外运填埋或堆肥。
工艺兼具传统的硫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搅拌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生物载体处于流动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使用了整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着想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与以往的挂式填料不同的是,悬浮填料能与污水频繁多次接触被称为“移动的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