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风力发电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装置
一、设备特点
适应偏远环境
风力发电站通常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维护困难。污水处理设备 需要具备适应这种偏远环境的能力,能够在缺乏专业维护人员和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稳定运行。
例如,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能够承受恶劣的气候条件和长期运行的考验。设备的设计应便于运输和安装,以减少在偏远地区的施工难度。
低能耗运行
风力发电站本身依靠风能发电,电力供应相对不稳定。污水处理设备应具有低能耗的特点,以减少对风力发电站电力系统的负担。
采用节能型的设备部件,如高效水泵、风机等,优化设备的运行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可考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辅助能源,提高设备的能源自给能力。
小体积与模块化设计
风力发电站的场地有限,污水处理设备需要占用较小的空间。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处理单元集成在一个紧凑的箱体中,便于安装和运输。
模块化设计还可以根据风力发电站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和扩展,满足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要求。
自动化控制
由于风力发电站地处偏远,人工操作和维护成本较高。污水处理设备应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能够实现无人值守运行。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水质参数,自动调整运行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稳定。设备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耐腐蚀性
风力发电站周边的环境可能存在腐蚀性因素,如海风、盐雾等。污水处理设备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选用耐腐蚀的材料制作设备外壳和关键部件,如不锈钢、玻璃钢等。对设备进行防腐处理,提高设备的抗腐蚀能力。
二、处理工艺
预处理
格栅过滤:风力发电站生活污水进入格栅,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如树枝、树叶、塑料碎片、毛发、较大的食物残渣等杂物,防止这些杂质进入后续处理单元造成堵塞。格栅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粗格栅栅条间距较大,主要拦截较大的物体;细格栅间距较小,用于去除较小的悬浮物。
调节池:由于污水的水量和水质波动较大,调节池用于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使污水的流量和成分更加稳定。调节池还具有一定的沉淀作用,可以使部分较重的固体颗粒沉淀到池底。在调节池中,可设置搅拌装置(如机械搅拌或水力搅拌)使污水混合均匀,防止沉淀物质板结。
深度处理
生物处理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适用于小流量的生活污水处理,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采用生物膜反应器,内部填充填料(如塑料、纤维等材质的填料),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其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分解。
MBR 工艺(可选):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工艺。MBR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风力发电站生活污水处理中,MBR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减少污泥产量。
沉淀过滤: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可采用平流式、竖流式或辐流式等不同形式。在沉淀池中,污水中的生物污泥(或生物膜碎片)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池底,上清液则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污泥需要定期排出,部分污泥可回流到生物处理单元,以维持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沉淀后的上清液再经过滤池,如砂滤池、活性炭滤池等,去除细小颗粒、残留有机物和部分异味,提高出水水质。
消毒处理(可选):如果有污水回用需求或者当地卫生要求较高,可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可采用紫外线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