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洗涤厂污水处理设备
洗涤污水是指由洗涤用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洗涤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如洗衣粉、洗涤灵等。其中含磷(磷酸钠)量较高,洗涤后含磷的废水流入江河湖泊,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体中藻类繁殖旺盛,造成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直至水质变坏甚至变质发臭。高磷洗涤剂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可引发多种皮肤病。现在许多国家对洗涤剂作了禁磷、限磷的规定,大力提倡人们使用无磷洗涤剂。
在洗衣的过程中排出的洗衣废水主要包括洗涤废水、清洗废水和甩干废水。其中洗涤废水约占废水总量的30%,清洗废水约占废水总量的60%,甩干废水约占废水总量的10%。
医院各洗衣废水的水质特点:(1)洗涤废水中含有大量短纤维和洗衣粉泡沫,COD值较高,较浑浊;(2)清洗废水量大,有少量泡沫,所含悬浮物较少,COD值较小,较透明;(3)脱水废水量小,水质略好于清洗废水。
洗衣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来自于洗涤剂。洗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和增净剂,还含有漂白剂、荧光增白剂、抗腐蚀剂、泡沫调节剂、酶等辅助成分。洗涤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苯磺酸钠(ABS)和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ABS不易生物降解,在环境中存留时间较长。LAS生物降解性有了显著提高,但二者都有苯核,不能完全分解。ABS和LAS都需要磷酸盐作为增净剂。磷酸盐排入水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洗涤剂能使进入水体的石油产品、多氯联苯等疏水有机污染物乳化而分散,洗涤剂污水存在的大量泡沫,及洗涤剂含量达到一定浓度,都给废水处理带来困难。
新京报12月17日发表调查报道,揭露江西三甲医院的洗涤厂种种黑幕,将带血床单和手术服混洗,缩短洗涤时间,使用工业洗涤剂,没有高温消毒环节等等。医院Zui基本的卫生防护被无良商家突破,医护人员与病人都被暴露在污染风险中,隐患巨大,触目惊心。
此前酒店床单被罩的清洁问题屡见报端,但这还更多的是停留在卫生层面。此次曝光的医院布草混洗问题,因为医疗洗涤的特殊性,牵扯到的是健康问题、安全问题,性质更加恶劣,此次事件更值得我们的关注。因为医院医疗用的床单、被罩、服装等布草携带各种病菌和血渍,特别是传染科等特殊科室,如果未按照洗涤规范进行专业洗涤,则会造成布草的交叉感染,为患者的健康埋下隐患。根据医疗布草洗涤消毒相关规定,感染类、手术类、新生儿科类医疗布草清洗消毒都有各自的洗涤消毒标准,要求单独洗涤,专机专洗,说医疗洗涤有着更高的洗涤和消毒要求,床单等医用织物要按照分科室分开洗涤,更不能与民用洗涤一通混洗。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医疗织品却未按照《洗涤业管理办法》、《洗涤业服务质量要求》等洗涤标准洗涤,没有为患者提供清洁无害的医疗用品,看似干净的布草却随时有可能成为吞噬健康的“不定时炸弹”
这岂不是与医院“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宗旨背道而驰?
作为医疗洗涤企业,操作应该达到卫生和消毒方面的要求,这是Zui基本的要求。作为直接责任人,面对被曝光的不卫生、不规范的行为,洗涤厂必须及时改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医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洗涤厂对医院负责,医院对病人负责,医院将布草的洗涤交给了洗涤厂,但对洗涤厂的操作不能不闻不问,当起了“当甩手掌柜”。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对洗涤厂是否具有运营资质、是否具有设备的消毒记录、是否按照洗涤标准洗涤进行严格的监管。
医疗洗涤有专门的国家标准,严密的资质审查、严格的日常抽查、严肃的监管覆盖,那么才可能有力地保证标准被执行,才可能维护好良好的医疗生态。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及时完善。
洗衣废水常见处理工艺
1、 物化/混凝沉降工艺
以混凝-沉降法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混合反应沉淀和污泥处理三个单元。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单、运行高效、可调节性高:能有效除去SS和LAS,COD去除率达到60%~70%,LAS去除率达到80%~90%,色度去除率达到80%~95%。该工艺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2、组合气浮-水解-接触氧化工艺
组合气浮-水解-接触氧化工艺能高效去除污染物与色度,调节pH值。该工艺通过水解酸化对生物接触氧化所产生的污泥进行硝化,使形成的污泥大为减少。
3、混凝沉淀-水解酸化-二级接触氧化工艺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二级接触氧化工艺COD去除率达到86%,色度去除率达到90%,BOD5去除率达到92%。该工艺操作简易,容易维护,生成污泥量少,沉降性好。
结语,对洗衣店的洗衣废水的处理既减少了污水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减少对城市优质饮用水资源的消耗,缓减城市供水的压力。处理后的洗衣废水用于城市杂用水、地下水回灌等方面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可观。